找到相关内容44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瑜伽師地論》內的異義及其編成

    。六者、三摩呬多地。七者、非三摩呬多地。八者、心地。九者、無心地。十者、聞所成地。十一者、思所成地。十二者、修所成地。十三者、聲聞地。十四者、獨覺地。十五者、菩薩地。十六者、餘依地。十七者、無餘依...二因緣,窣堵波:一證堅住故,二可依故。  由二因緣,名可依:一依智不依識故,二大師是如來應等正覺故。  由二因緣,大師是如來、應、等正覺:一斷一切疑故,二邪行不可得故。   而在〈攝異門分〉的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1040563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(二)

    依之而编录。如《显扬》说:“地义者,略有五地,谓资粮地、方便地、见地、修地、究竟地。又广分别十七地,谓五识身相应地、意地、伺地、无寻唯伺地、无寻无伺地、三摩呬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心地、无心地...辨别,惟待来日。传弥勒“五论”,然多误传,其间最可靠者是《瑜伽·本地分》。纵观其学,其思想根源当是“大乘唯心系”佛教,于法相上又旁涉“阿毗达磨佛教”(如心、心所、色、无为等);但同时又摄取“大乘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344142.html
  • 世間與出世間法之比較

    無諍論(arana)─十方一色尚拘拘, 夢醒光彩兩頭斷。★ 50(心)穢─衣帶漸寬終不悔, 為伊消得人憔悴。 50無穢的(anavgana)─沒心地的污染 水深波浪闊,...世間(loka),指三界眾生、物質等一切法。眾生,以世間法來說,是指各種心情與物質的組合;以究竟法來說,是善、惡、無記(不善.不惡)心所。於生死海中的眾生,隨時在輪轉,時歡樂,時憂愁。因為世間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0045142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内的异义及其编成

    十七地。《瑜伽师地论》(卷1)一开始就说:   一者、五识身相应地。二者、意地。三者、伺地。四者、无寻唯伺地。五者、无寻无伺地。六者、三摩呬多地。七者、非三摩呬多地。八者、心地。九者、无心地。...配对,并不相同。   (四)〈摄决择分〉与〈摄异门分〉的异义   〈摄决择分〉中的「声闻地」说:   由二因缘,窣堵波:一证坚住故,二可依故。   由二因缘,名可依:一依智不依识故,二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447807.html
  • 修行的功夫--本焕老法师开示

    ,不是一个小过程,而是一个大过程。因为我们的思想、功夫太粗了,还没有细下来。我们要想把功夫细下来,还要从功夫上来细,功夫做细了,这才是真正的细。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,而是心地去想细,那会细出毛病的...不是想来的,到了时候,功夫一到,它就会自自然然来的。所以,我们不必去想,只一心地用功就行了。对我们用功的人来讲,有心去想,就成了妄想,就成了障道因缘。因此,我希望大家在用功的时候,放下一切,既不去想生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33577035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和《显扬圣教论》的内容架构及其编成

    的重要经句给予详释。于“非三摩呬多地”简略探讨非定地。于“心地”、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、心地。九者、无心地。十者、闻所成地。十一者、思所成地。十二者、修所成地。十三者、声闻地。十四者、独觉地。十五者、菩萨地。十六者、有余依地。十七者、无余依地。如是略说十七,名为瑜伽师地。”[22] 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047441.html
  •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

    或因果俱说二,决择分中心地说,谓本识及转识。或唯因说三,辩中边论颂云,识生变似义,有情我及了。或因果俱说三,三十唯识论云,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,多异熟性,故偏说之,阿陀那名理通果。或唯果说,四佛地经...般若智为归,识因智果,转识成智之义,此以识性之果德而言。因果俱说,识性体用,在体是本识,在用是转识,此体用一贯,心地之说,以别于木石之无心,是而心地之异熟思量与了别境识,异熟之因果性,此异熟性而说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4754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所分佛法修行五十二阶位

    无伺地;  (6)三摩呬多地;  (7)非三摩呬多地;  (8)心地;  (9)无心地;  (10)闻所成地;  (11)思所成地;  (12)修所成地;  (13)声闻地;  (14)独觉地;  ...大乘义章十四曰:“虽智慧,未得定水,故云干慧。又此事观,未得理水,亦名干慧。”   【五十二位】  大乘菩萨的阶位。即始自发菩提心,终至成就佛果,其间可分成五十二个阶位。兹列其阶位名如次:  ┌—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3641762.html
  •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

    心地、无心地、闻所成地、思所成地、修所成地、声闻地、独觉地、菩萨地、有余依地、无余依地。此说见于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至卷五十。   菩萨种姓是指具有成佛可能性的众生,此类众生在久远劫中常修菩萨行,... 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 大乘经论里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,今列举《圆觉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胜鬘经》,《大乘起信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论》等三经、三论,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。   一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752510.html
  • 身心不二的佛教健康观

    宽容忍让,看得破,放得下,无任何心理负担、精神压力,肯定心宽体装,无诸疾患,气宇轩昂,相貌慈善安祥;但身体清净、健壮,却未必能使心灵也必然清净、健康。俊男美女,心灵未必便美,颇心地龌龊、骄慢狂傲者;...身心不二的佛教健康观身心关系可以说是哲学史上最为古老、贯穿全部西方哲学史的中心问题之一,是人类先民理智初启时期便开始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。对这一问题的解答,西方哲学史上主张灵魂与肉体各其实体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4052708.html